抢夺没抢到东西会立案吗
杭州刑事律师
2025-04-15
法律分析:
(1)抢夺犯罪并不以抢到东西为唯一立案标准。在司法实践中,即便抢夺未成功获得财物,但满足特定情形,也会以抢夺罪立案追诉。
(2)这些情形包括多次抢夺,这体现了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和社会危害性较大;携带凶器抢夺,增加了对他人人身安全的潜在威胁。
(3)组织、控制未成年人抢夺,利用未成年人实施犯罪,性质恶劣;针对老年人、未成年人等弱势群体抢夺,严重违背公序良俗;在医院抢夺病人或其亲友财物,影响恶劣。
(4)抢夺救灾等特定款物,损害公共利益;在突发事件期间抢夺,扰乱社会秩序;导致他人轻伤或精神失常等严重后果,造成了实际的人身损害。
提醒:
即便未抢到财物,只要有上述情形就可能被追究法律责任,面临不同案情时,建议咨询专业人士分析解决方案。✫✫✫✫✫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一)如果是受害者遭遇抢夺,即便对方没抢到东西但存在多次抢夺、携带凶器抢夺等上述情形,要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提供尽可能多的线索,如抢夺者的外貌特征、逃跑方向等。
(二)若是涉嫌抢夺者,若存在上述应当立案追诉的情形,应认识到即便没抢到东西也可能面临法律责任,主动向公安机关说明情况,争取从轻处理。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七条规定,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抢夺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携带凶器抢夺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1.抢夺没抢到东西也可能被立案。依据相关解释,没达到“数额较大”标准,但有以下情形也按抢夺罪立案。
2.这些情形包括多次抢夺、带凶器抢夺、组织控制未成年人抢夺等。还有抢夺特殊人群财物、在医院抢病人财物、抢特定款物等情况。
3.若在突发事件地抢夺,或导致他人轻伤、精神失常等严重后果,即便没抢到财物,公安机关也会立案。✫✫✫✫✫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结论:
抢夺没抢到东西,若存在特定情形,也会立案。
法律解析:
依据相关司法解释,抢夺公私财物未达“数额较大”标准,但有多次抢夺、携带凶器抢夺、组织控制未成年人抢夺等情形的,应以抢夺罪立案追诉。这意味着即使抢夺未实际获取财物,只要符合这些特定情形,公安机关就会立案处理。这是为了更全面地打击犯罪行为,保护各类弱势群体和公共利益。法律在判定犯罪时,不仅考虑结果,也重视行为本身的恶劣性质和可能造成的危害。若你对抢夺罪相关法律问题存在疑惑,可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获取准确详细的解答。✫✫✫✫✫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1.抢夺没抢到东西在特定情形下会立案。即便未达到“数额较大”标准,只要符合相关情形,就会以抢夺罪立案追诉。这体现了法律不仅关注抢夺结果,也重视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和对特定群体权益的保护。
2.为避免此类犯罪发生,个人要增强防范意识,在易发生抢夺的场所保持警惕。对于携带凶器抢夺等严重行为,执法部门应加大打击力度,起到震慑作用。社会层面可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升公众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水平,减少抢夺犯罪的发生。
(1)抢夺犯罪并不以抢到东西为唯一立案标准。在司法实践中,即便抢夺未成功获得财物,但满足特定情形,也会以抢夺罪立案追诉。
(2)这些情形包括多次抢夺,这体现了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和社会危害性较大;携带凶器抢夺,增加了对他人人身安全的潜在威胁。
(3)组织、控制未成年人抢夺,利用未成年人实施犯罪,性质恶劣;针对老年人、未成年人等弱势群体抢夺,严重违背公序良俗;在医院抢夺病人或其亲友财物,影响恶劣。
(4)抢夺救灾等特定款物,损害公共利益;在突发事件期间抢夺,扰乱社会秩序;导致他人轻伤或精神失常等严重后果,造成了实际的人身损害。
提醒:
即便未抢到财物,只要有上述情形就可能被追究法律责任,面临不同案情时,建议咨询专业人士分析解决方案。✫✫✫✫✫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一)如果是受害者遭遇抢夺,即便对方没抢到东西但存在多次抢夺、携带凶器抢夺等上述情形,要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提供尽可能多的线索,如抢夺者的外貌特征、逃跑方向等。
(二)若是涉嫌抢夺者,若存在上述应当立案追诉的情形,应认识到即便没抢到东西也可能面临法律责任,主动向公安机关说明情况,争取从轻处理。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七条规定,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抢夺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携带凶器抢夺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1.抢夺没抢到东西也可能被立案。依据相关解释,没达到“数额较大”标准,但有以下情形也按抢夺罪立案。
2.这些情形包括多次抢夺、带凶器抢夺、组织控制未成年人抢夺等。还有抢夺特殊人群财物、在医院抢病人财物、抢特定款物等情况。
3.若在突发事件地抢夺,或导致他人轻伤、精神失常等严重后果,即便没抢到财物,公安机关也会立案。✫✫✫✫✫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结论:
抢夺没抢到东西,若存在特定情形,也会立案。
法律解析:
依据相关司法解释,抢夺公私财物未达“数额较大”标准,但有多次抢夺、携带凶器抢夺、组织控制未成年人抢夺等情形的,应以抢夺罪立案追诉。这意味着即使抢夺未实际获取财物,只要符合这些特定情形,公安机关就会立案处理。这是为了更全面地打击犯罪行为,保护各类弱势群体和公共利益。法律在判定犯罪时,不仅考虑结果,也重视行为本身的恶劣性质和可能造成的危害。若你对抢夺罪相关法律问题存在疑惑,可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获取准确详细的解答。✫✫✫✫✫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1.抢夺没抢到东西在特定情形下会立案。即便未达到“数额较大”标准,只要符合相关情形,就会以抢夺罪立案追诉。这体现了法律不仅关注抢夺结果,也重视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和对特定群体权益的保护。
2.为避免此类犯罪发生,个人要增强防范意识,在易发生抢夺的场所保持警惕。对于携带凶器抢夺等严重行为,执法部门应加大打击力度,起到震慑作用。社会层面可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升公众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水平,减少抢夺犯罪的发生。
下一篇:暂无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