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情况下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杭州刑事律师
2025-04-09
法律分析:
(1)对于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医学观察期,此时解除合同可能损害劳动者权益,所以禁止用人单位解除。
(2)员工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因工负伤并确认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他们为单位付出健康代价,单位不能此时解除合同。
(3)员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在规定医疗期内,需要时间恢复,单位解除合同不合理。
(4)女职工孕期、产期、哺乳期,处于特殊生理时期,法律给予保护。
(5)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员工,工作年限长且临近退休,单位不应解除。
(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也受保护,但劳动者若严重违反单位规章制度,单位可依法解除。
提醒: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时需严格遵守法律规定,劳动者遇不合理解除应了解自身权益,复杂情况建议咨询法律专业人士。✫✫✫✫✫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用人单位在特定情形下不得解除劳动合同,这体现了法律对劳动者的保护。这些情形包括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未离岗前检查或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观察期、患职业病或因工负伤部分或全部丧失劳动能力、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在医疗期内、女职工孕期产期哺乳期、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不过若劳动者有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等过错,即便处于上述保护情形,用人单位也可依法解除合同。
为避免劳动纠纷,用人单位应完善规章制度并公示,明确过错情形和解除条件;加强对员工的管理和培训,提高员工法律意识和遵守规章制度的自觉性;处理劳动纠纷时遵循法律程序,保障双方合法权益。✫✫✫✫✫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结论:
一般情况下,用人单位不得与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未离岗前检查等六种情形的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但劳动者存在严重过错时除外。
法律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了用人单位不得随意解除劳动合同的六种情形,包括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未检查、患职业病或因工负伤部分或全部丧失劳动能力、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在医疗期内、女职工处于孕期产期哺乳期、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这是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障其在特殊时期的基本生活和就业稳定。不过,若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等存在过错,用人单位依然有权依法解除劳动合同。这体现了法律在保护劳动者权益的同时,也维护了用人单位的正常管理秩序。如果您在劳动合同解除方面存在疑问,欢迎向我或者专业法律人士咨询。✫✫✫✫✫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一)对于用人单位而言,在遇到有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未离岗前体检、疑似职业病诊断观察期、患职业病或工伤丧失部分劳动能力、医疗期内、孕期产期哺乳期女职工、连续工作十五年且距退休不足五年等情况的员工时,若无员工严重违反规章制度等过错情形,不能随意解除劳动合同。
(二)对于员工来说,若自身处于上述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中,要了解自己的权益,当遭遇不合理辞退时可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但也需遵守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一)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
(二)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三)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四)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五)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同时第三十九条规定,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1.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离岗前没做职业健康检查,或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观察期,单位不能解约。
2.在单位患职业病、因工负伤,被确认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单位不得解约。
3.员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在规定医疗期内,单位不可解约。
4.女职工孕期、产期、哺乳期,单位不能解约。
5.在单位连续工作15年,距退休不足5年,单位不得解约。
6.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情形,单位也不得解约。不过员工严重违纪等有过错,单位仍可依法解约。
(1)对于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医学观察期,此时解除合同可能损害劳动者权益,所以禁止用人单位解除。
(2)员工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因工负伤并确认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他们为单位付出健康代价,单位不能此时解除合同。
(3)员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在规定医疗期内,需要时间恢复,单位解除合同不合理。
(4)女职工孕期、产期、哺乳期,处于特殊生理时期,法律给予保护。
(5)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员工,工作年限长且临近退休,单位不应解除。
(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也受保护,但劳动者若严重违反单位规章制度,单位可依法解除。
提醒: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时需严格遵守法律规定,劳动者遇不合理解除应了解自身权益,复杂情况建议咨询法律专业人士。✫✫✫✫✫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用人单位在特定情形下不得解除劳动合同,这体现了法律对劳动者的保护。这些情形包括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未离岗前检查或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观察期、患职业病或因工负伤部分或全部丧失劳动能力、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在医疗期内、女职工孕期产期哺乳期、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不过若劳动者有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等过错,即便处于上述保护情形,用人单位也可依法解除合同。
为避免劳动纠纷,用人单位应完善规章制度并公示,明确过错情形和解除条件;加强对员工的管理和培训,提高员工法律意识和遵守规章制度的自觉性;处理劳动纠纷时遵循法律程序,保障双方合法权益。✫✫✫✫✫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结论:
一般情况下,用人单位不得与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未离岗前检查等六种情形的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但劳动者存在严重过错时除外。
法律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了用人单位不得随意解除劳动合同的六种情形,包括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未检查、患职业病或因工负伤部分或全部丧失劳动能力、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在医疗期内、女职工处于孕期产期哺乳期、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这是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障其在特殊时期的基本生活和就业稳定。不过,若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等存在过错,用人单位依然有权依法解除劳动合同。这体现了法律在保护劳动者权益的同时,也维护了用人单位的正常管理秩序。如果您在劳动合同解除方面存在疑问,欢迎向我或者专业法律人士咨询。✫✫✫✫✫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一)对于用人单位而言,在遇到有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未离岗前体检、疑似职业病诊断观察期、患职业病或工伤丧失部分劳动能力、医疗期内、孕期产期哺乳期女职工、连续工作十五年且距退休不足五年等情况的员工时,若无员工严重违反规章制度等过错情形,不能随意解除劳动合同。
(二)对于员工来说,若自身处于上述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中,要了解自己的权益,当遭遇不合理辞退时可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但也需遵守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一)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
(二)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三)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四)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五)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同时第三十九条规定,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1.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离岗前没做职业健康检查,或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观察期,单位不能解约。
2.在单位患职业病、因工负伤,被确认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单位不得解约。
3.员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在规定医疗期内,单位不可解约。
4.女职工孕期、产期、哺乳期,单位不能解约。
5.在单位连续工作15年,距退休不足5年,单位不得解约。
6.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情形,单位也不得解约。不过员工严重违纪等有过错,单位仍可依法解约。
下一篇:暂无 了